纳西族民间有谚语,称“塔城出女星”。这女星,当然是指美女之星,也指歌舞之星。纳西名叫达坡玛吉的和秋香,就是一位出生于云南丽江塔城的美女之星兼歌舞之星。她天生丽质、面容生动、身姿轻盈;她的歌清越透明、亮丽率真。
塔城位于丽江极西,它山雄水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南诏与吐蕃的政治军事风云于此际会,后世的纳藏文化交流大多在这里演绎,茶马古道的铜铃也给这里传来中原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响。塔城是民族博物馆,积淀有纳、藏、傈傈、普米等多种文化传统;塔城是歌舞之乡,汉族江边调、藏族锅庄舞、纳西族勒巴舞与东巴乐舞琳琅满目;塔城是民俗海洋,祭天、拜署、祈愿三多皆成精神盛典,牧人、樵夫、耕者都是舞神乐圣。达坡玛吉就出生在这样一片神奇、丰富、隐秘的土地上,使这里成为她生命的原点、艺术生活的源头。
达坡玛吉的奶奶肖汝莲
达坡玛吉生也有幸,投身于丽江塔城一个纳西族民间文艺世家,至她已是第四代传人。其中,奶奶肖汝莲是她们一家最大的骄傲。肖奶奶嫁自金沙江边的一个汉族农家家庭,却精通纳西族、藏族、傈傈族的语言、民俗、文艺,是著名的歌舞女王。她像一个巨大的圣湖荟萃了千流万溪,倒映着星宿闪耀的天空,并从湖口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化作飞瀑流泻、变如琴弦琮琮,温暖着寒冷的土地,美化着清贫的乡村,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感动着日晖里的山川草木、月光下的虫鱼禽兽。奶奶的一生含辛茹苦,命运多舛,但她的歌唱得很深很深,她从“阿拉莫式尼”(无声无息)的时代唱起,她从人之初的创世唱起,她从人的心底唱起;她的歌唱得很远很远,她从故乡的山道唱到中原、唱到皇城、唱到大海彼岸的美国,直到年逾八十的今天,她的歌声依然江河不息。于是,在她的肥沃土壤上,生长出了儿子和文光、儿媳和国芳,以及孙女和秋香(达坡玛吉)、孙子和秋实(达坡阿玻)这四颗纳西族民间歌星。
达坡玛吉的父母与弟弟
由于交通闭塞、外来文化冲击较少,童年的达坡玛吉尽管也通过学校教育接触汉文化,也通过广播、电影、图书了解山外世界的精彩,但就总体而言,那时的她所吸吮的主要还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她最初的感动是奶奶的童谣、母亲的儿歌、父亲的舞步,以及她(他)们在节日庆典上、生产生活中所受到的尊崇。就这样,日常的耳濡目染与生命体验,将民族的根性深深种植在她的心底,民族民间文艺成为她终生的坚守与追求。
1998年,达坡玛吉随全家迁居当时的丽江县城,原因是其父和文光作为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基层先进文化工作者被调入县民族歌舞团工作。那时的丽江刚刚经历过一场毁灭性的地震,但英勇不屈的各族人民奋发重建美丽的家园,从物质到精神的纳西文化重建更是热火朝天。一时之间,小小的丽江涌入无数的资金、项目及外来人员、观念、艺术,每天的变化都令人乱眼。为了适应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丽江文化艺术界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开始作有效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本土文化的突围,以致于宣科的古乐宫、兰伟的东巴宫、古城博物馆、东巴文化博物馆、东巴文化研究所都异常活跃,各有斩获。另一方面,当时的纳西族民间文艺岌岌可危,民间艺术传人皆后继令人且生活贫困,喧闹的丽江几乎已经把她(他)们淡忘遗弃。这一切,都给达坡玛吉以极大的困惑:是作国际化、现代化、流行化的选择?还是作固守本土、坚持传统、拒绝影响的挣扎?或是作既吸收又坚持、既创新又保护、既现代又传统、既世界又民族的努力。
梦开始的舞台——青歌赛场答题
此时的达坡玛吉已经进入青春妙龄期,她虽身在校园,却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脉动。她既迷恋奶奶、父亲、母亲生与俱来传递于自己的行云歌声、流水旋律、生命本真、生活天然,也着迷于摇滚音乐、西洋美声、流行唱法。她常常失眠,看不到方向,仿佛就要迷失于艺术的前路。正在这个阶段,有两个人、一个群体、一个节会深深地影响了她,使她逐渐神清气定、坚定了目标。第一个人是宣科。这位曾经的“老右派”、操一口流利牛津口音、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前辈,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潜心于洞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并从演出、宣传入手,走出了一条本土音乐与市场、现代性、国际化相接轨的成功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第二个人是她的父亲和文光。和文光原本只是小学教员,但凭着对本民族艺术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民间,致力于纳西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直至以此为素材创作发表了大量现代纳西族歌曲,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丽江文化旅游需求,成为丽江文艺界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迎宾曲》、《敬酒歌》还成了各大宾馆、各大节庆、各大活动的经典保留节目。他组建的丽江民间艺人协会,更是深得广大民间艺术传人的拥护,从而使自己成了他们的知心人、主心骨,以及民间文艺的保护神;一个群体是:彭建鑫、李晨翰、肖煜光、和文军等纳西族青年歌手群体。他们博采众才,以高科技声像为手段,在传承、转型、创新纳西族传统音乐方面卓有成就,形成了宽广的市场,培育了众多的听众,造成了一定的声势;一个节会是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达坡玛吉作为团体表演演员,参加了该艺术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巴魂》的演出,并从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虽然朦胧,她却已经从中意识到:艺术不须言必罗马巴黎、广州上海,自己的脚下也是艺术的沃土,本民族的传统也能产生大师精品。关键的问题是在积极学习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艺术的同时,要执着于本民族的传统,并且对它具有自识力、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活化它的能力、创新它的水平。
1998年,达坡玛吉高中毕业,决定报考大学提高音乐素养、破解种种艺术思疑惑。在如愿以偿之后,她于祖国首都接受了最好的艺术教育,使自己对本民族音乐的爱、忠诚、责任不再停留在感性与感情层次,而是提升到理性、科学的层面。四年的时间里,她出入于众多的教学及演出活动,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艺术典籍,请教了一位又一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大师,莎拉·布兰曼、萨顶顶、邓丽君、王菲等的歌唱都是她的所爱。她要走一条与她的祖辈、父辈不同的艺术道路,力争从世界的高度看丽江、从中华文化的视野看纳西文化、用当代艺术理论与方法审视本民族艺术及其价值,使自己及本民族艺术的发展更为自觉也更为积极主动。
在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系统学习,使达坡玛吉眼界大开、心胸顿阔,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蒙古族的呼麦、侗族的大歌、苗族的飞歌、西北地区的花儿、陕西一带的信天游都是她从前闻所未闻;她虽专攻民族唱法,但也加大了对原生态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的关注与钻研;她致力于音乐表演,却不放弃理论追求,并开始撰写一系列论文。曾经在《中国艺术报》、《云南文艺评论》、《民族音乐》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守望原生态民歌》、《纳西民歌“侬布伙”》、《奶奶的歌声》、《塔城古铁桥遗址》、《坡芽歌书里的爱情密码和纳西民歌中的殉情文化》等。通过严格的训练、反复实践,她终于提炼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即原生性与原创性、流行性、时尚性相结合,多元性、丰富性、含蓄性相贯通,以表达纳西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她不屑于流落北京成家立业,也不愿在文化的边缘做艺术的流浪者,而是毅然决然回到属于她的那片土地,在她的兄弟姐妹中间打造自己的艺术、传递民族的圣火,用天籁般的歌唱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社会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世人。
对于丽江,对于纳西族,塔城的女儿归来意义非凡。达坡玛吉回来了!丽江的山山水水欢迎她;达坡玛吉回来了!纳西族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对于她,玉龙山的白雪充满了期待,泸沽湖的波光充满了期待,白地的兄弟充满了期待,俄亚的姐妹充满了期待;不要忘了奶奶喃喃的童谣,不要忘了妈妈细语的儿歌;不要背叛唤醒千垄万埂的《犁牛曲》,不要背叛染绿道道梯田的《栽秧调》,你要永远记住母女话别时那撕心裂肺的《哭嫁歌》。
感应着亲人的心跳,倾听着故乡的呼唤,达坡玛吉从2004年大学毕业回到云南以来步履异常坚定:她将守望纳西族音乐母体作为神圣的事业,她去悉心收集各地纳西族的原生态民歌,她去深入各支纳西人的生产生活,她去传达各代纳西族的愿想心声,她去培养更多的纳西族音乐传承新苗。仅仅八年过去,她已经先后赴法国、德国、瑞士、日本、芬兰、澳门等访问,把纳西人对五洲四海的问候留在了天涯海角;她已经与家人合作或单独获得众多的全国性奖项,如: 2008年CCTV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银奖,2010年国家文化部第15届群星奖,2010年全国少数民族青年歌手原创音乐最具实力奖、金号2006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十大金牌歌手奖”、首届中国酒歌大赛演唱金奖、2009年组合(月亮姆)参加CCTV3神州大舞台“欢乐一家亲”,“爱国歌曲家家唱”比赛中获金奖等。以及“中国红歌会”、“东方卫视全家都来赛”、CCTV“激情广场”、“中华情”、“神州大舞台”、“同一首歌”、“民歌中国”、“风华国乐”、“与你相约”、“乡村大世界”以及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栏目和全国各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和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以促进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她已与纳西族著名女歌手和金花联袂出版《天籁之音》,成为纳西原生态民间音乐保护传承的样板、范本,成为文献资料。并单独推出《纳西盼金妹》、《纳西珍珠》、《情醉女儿国》三张个人演唱专辑;在云南音乐市场化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她演唱的《阿妹的情歌》、《火恋》、《踏歌丽江》等已经走进全国各地的广场舞,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如今,达坡玛吉于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考进云南省文联音乐家协会。获得云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等殊荣。我们由衷希望她的是:永远与她的土地与民歌在一起,走得更好、行得更远。这是因为:外边的世界很大;中华大家庭有56个兄弟民族,他们的文化都很丰富;世界艺术的天空大得很,明星之外有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