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唱将剖析“中式美声” 雪域天籁唱响香江
热1727 2016-12-28 16:39:49据香港中通社报道,来自雪域高原的天籁之音,与香江本土艺术家的丝竹音交汇融合无间。29日晚两位西藏著名唱将丹增、罗珍的“中式美声”担当主角,唱响了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
“从西藏高原唱到中国人民大会堂,今天又唱到了香港大会堂。”土生土长的西藏人丹增,是西藏歌舞团副团长、中国一级演员。他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专访时坦承,自己到上海念大学之前从未受过专业的美声训练,“一切皆是与生俱来”。他介绍,节目中的“天籁之音”虽然经西方科学发声法修饰过、提炼过,但却算是“高度原生态”的中国式美声。
丹增特别向记者推荐“绝对原生态”的藏语农牧民歌──《白朗民歌》。“来到奴玛泉边,请喝一口泉水。喝过泉水之人,从此去苦免灾。”歌曲由藏民时代口口相传,有心人丹增将歌曲辑录下来,以朴素的艺术形式呈现于舞台。这会儿他又兴奋将歌词“翻译”成汉语,并告诉记者,自己在西藏半农半牧区长大,青稞,牧羊就是简单生活的全部。
晚会的另一位主要唱将罗珍,将丹增唤作“丹老师”。罗珍抓住上台前的间隙,自信满满地向记者介绍自己一身隆重“行头”──拉萨贵族打扮的服饰金光灿灿,头上的帽子有三个向外飞翘的尖檐,在藏语里叫“巴珠”。
这位在西藏长大的女孩,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舒服的嗓音如她的“行头”般吸引人。她是刚刚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象牙塔中步出社会的大学生,不折不扣的80后新星。她又向记者说起自己在香港疯狂“血拼”的事,这位高原“金嗓子”对时尚的敏感,与香港年轻人无异。
演出定在29日晚,但丹增、罗珍早在25日便已抵港作充分休息,以求及早克服从高原下来低海拔地区的“低原反应”。罗珍说来到南海之滨的香港,自己身体有点“发闷”,常常犯困。丹增则表示正因为从缺氧状态进入氧饱和状态,对歌唱表演极其有利,使发声更加容易。
“汉族朋友告诉我,见识过西藏风光后,心中已无更好的风光。”热情好客的丹增说,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家乡好,但西藏的美确确实实,极具地域特点,他很希望能以歌声让香港同胞了解西藏,并欢迎他们到西藏来。
“在舞台上以纯净的歌声联动香港同胞的心,我想应该是向港人介绍雪域之美的最佳方式了吧。”世居于雪域高原的艺术家丹增,黝黑的脸上盛满了温暖憨厚的笑容。(茹萦莹)